领誉动态

News & Events

乳腺癌保乳手术进入“3.0”时代:兼顾疗效与美观,精准手术让患者受益更多
发布时间:2022-05-31

乳腺癌是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主要 “杀手” 之一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0 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 226 万余例,中国乳腺癌新发癌症病例 42 万。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,亦是中国新发病例数最多的癌症。

目前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 48 岁左右,60 岁以后还有一个小高峰,但也不乏二三十岁的患者,其发病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。

得益于肿瘤诊疗新技术、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持续发展应用等,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得到了显著提高、延长,更多患者进入漫长的慢病期,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关注重点和热点。

从医四十载

“国之名医”见证保乳手术迭代发展

擅长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著名外科学家苏逢锡教授,是瑞士领誉医疗联盟医院: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的特聘高级专家、乳腺专科的负责人。

苏逢锡教授从事乳腺癌诊治逾 40 年,擅长乳腺癌的综合治疗。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乳腺癌的保留乳房手术以及保留腋窝的手术,并将肿瘤整形手术与保乳手术相融合。


△“国之名医” 苏逢锡教授


△2018 年1 月,SMI 瑞士领誉医疗联合法国赫尔曼医院、“中国保乳之父”苏逢锡教授团队共同发起筹备[中欧乳腺肿瘤全程管理联盟]

乳腺外科手术经历了从根治性乳房切除术、扩大根治术,到改良根治术的演变。但是受限于时代,此类手术都是以切除乳房为代价,使得不少女性感到丧失了尊严和自信,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较多的手术并发症,包括:术后疤痕组织形成、进而限制了上肢活动的范围;上肢的淋巴回流循环障碍导致上肢肿胀;手术切口较长及皮下广泛游离,导致术后皮下积液或皮肤坏死等。

到 20 世纪 80 年代,手术、放疗和化疗等肿瘤治疗手段日渐发展成熟,保乳手术也应运而生。保乳手术是将肿瘤局部切除,并保留整个乳房和胸大肌、胸小肌,而后在腋窝处再开一个小口,进行前哨淋巴结切除。

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、出血少、感染率低等优点,它在保留乳房外形完整性的同时,又兼顾了术后的功能恢复,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。从切除乳房到保留乳房,从切除腋窝到保留腋窝。手术微创化、疗效优化,从“活得久”到“活得好”……患者和医生的期盼正在成为现实。

瑞士领誉医疗联盟医院: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遵循MD安德森癌症中心“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模式(MDT)”,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科学、合理、规范的治疗方案:


△双侧 DIEP 乳房重建术

△局部晚期乳腺癌切除术

+双侧游离腹直肌皮瓣胸壁修复术

△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

+右腋窝前哨淋巴结清扫术

苏逢锡谈“3.0时代”的保乳手术

兼顾疗效与美观

1

国际上流行的都是“ 1.0 版本的保乳手术”:即切除肿瘤后,将乳房直接对合缝合。但和欧美女性相比,中国女性乳房相对较小,直接的对合缝合往往导致后期乳房的变形,美容效果不理想。

2

从 2010 年开始,保乳手术进入到了“ 2.0 版本时代”:即利用“整形”的概念,在切除肿瘤后,在乳房内寻找合适的乳腺腺体,通过腺体的移位来填补缺失的部位,对乳房进行修复。

3

到了 2015 年,保乳手术技术再次跃升,有了新的“ 3.0 版本” —— “穿支皮瓣保乳”:如果切除的范围大,乳腺腺体不能很好地填充,则需要在乳房周围,利用带血管的组织去完成保乳术后的即刻乳房再造。

此外,“切乳性保乳”亦是另一种意义上的“保乳”:部分患者因为肿瘤较大,不适用于保乳术,必须行全乳房的切除。此类患者在完成治疗后,可利用自体或假体进行乳房重建。

“保乳”与“保命”可兼得

这些情况可选择保乳手术

以往,在国内大部分女性在被诊断乳腺癌时,第一顾虑是要如何保命,因此往往会选择乳房全切除的方式,以为这样更干净、生存期更长。

诸多临床研究结果均证实,对于早期浸润性乳腺癌,保乳术联合放疗与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相当,远处转移率及生存期无显著差异。近十年来,有数据还表明,对于 I 期的乳腺癌,保乳比切乳效果更好。

一般情况下,早期乳腺癌都可以保乳。针对较大的肿瘤,通过新辅助治疗实现降期后,也使得保乳手术成为可能。只要满足“切除肿瘤后的术腔切缘阴性无肿瘤细胞、并能保持乳腺的外形,都可以保乳,即‘无所不保’”。

文献参考:
中国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实践指南(2022版)[J].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, 2022, 42(02):132-13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