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《美国医学会杂志(JAMA)》在线发表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(CSCO)乳腺癌数据库协作组的研究报告,该研究对比了2011年至2021年中国与美国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差距和转变趋势。
这项数据分析利用中国CSCO乳腺癌数据库和美国社区肿瘤诊所Flatiron Health数据库共577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,对诊断时的年龄、临床分期、乳腺癌亚型分布进行整体和逐年对比,最终总结出相较于美国早期乳腺癌患者,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以下特点:①中国患者的诊断中位年龄更年轻:中国患者诊断的中位年龄为47岁,而美国患者诊断的中位年龄为64岁。
②中国患者的疾病分期偏晚:中美两国患者分期:Ⅰ期,7250例(31.8%)vs. 54.6%(2409例);Ⅱ期,10043例(44.1%)vs. 1481例(33.6%);Ⅲ期,5501例(24.1%)vs. 523例(11.9%)。
③中国数据库中,更多患者的分子分型表现为HER2阳性,美国数据库中更多患者表现为HER2阴性。两数据库患者的临床分期也存在显著差异,来自美国数据库的患者,更多处于临床Ⅰ期(54.6%)。
中国数据库中共有10 642例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。从2011年的15.9%增加到2021年的25.3%。2016年至2019年,新辅助治疗数量显著增加。
新辅助治疗的比例在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中,中国患者保乳手术率仅为美国1/3。中国数据库中病变患者的保乳手术率为2132/10230(20.8%),美国数据库中病变患者的保乳手术率为1491/2141(69.6%)。对于cN0病变的患者,中国数据库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百分比为52.3%,美国数据库中为90.9%。
中国地区乳腺癌患者年龄更轻,分期更晚,分子分型更差,保乳及前哨淋巴结比例更低,但随着中国诊疗的进步,在新辅助及靶向治疗上看到了显著进步。研究人员表示,中美两国早期乳腺癌患者确诊年龄存在如此大的差异,应该引起社会公众和年轻女性的关注。此外,与美国乳腺癌患者相比,中国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分期偏晚、保乳率也偏低,保乳治疗理念还需要在医生,乳腺癌患者和患者家属中进一步推广,让她们认识到接受保乳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并不会缩短,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也较好。
为什么美国患者保乳手术率远高于中国?
中美医生在治疗技术上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。造成这个差异,首先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乳腺癌发病时候的病期不一样。美国乳腺癌患者初诊时,早期的患者多,晚期少。早期的患者本来就更适合保乳,只要肿瘤在2公分以内,中国和美国的医生都可以做保乳手术。但中国发现肿瘤在2公分以内的这部分患者只占15%,美国能占到30%。美国已经基本没有初诊就发现乳腺癌四期的患者了,发现时就是三期的患者也只占10%左右。相对而言,中国的乳腺癌患者初诊时,肿瘤的分期偏晚些。
此外,中国和美国的患者的文化理念上的差别也大一些。中国地域广阔,人口众多,不同文化、性格、教育背景、成长环境会造成很多的诊疗观念上的差别。有时候是医生认为可以保乳,但患者不愿意保;或者患者想保,家里人却不接受保乳。
欧美乳腺癌手术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,从乳腺癌根治术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,再到保乳手术,手术理念也从最大可耐受切除发展到最小有效切除。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保乳手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。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推荐手术方式。
据《中国肿瘤临床(SIBCS)》刊文,保乳术获益已超过全乳切除术,目前中国地区保乳术占所有乳腺癌手术比例14.6%~21.9%,相较欧美国家仍有较大增长空间(欧美国家>50%)。
2018 年1 月,SMI 瑞士领誉医疗联合法国赫尔曼医院、“中国保乳之父”苏逢锡教授团队共同发起筹备[中欧乳腺肿瘤全程管理联盟],旨在推广先进的乳腺肿瘤防治模式,帮助女性早期筛查、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乳腺癌,实现“保乳保子宫·保护生命摇篮”。
“国之名医” 苏逢锡教授
[国之名医•卓越建树]苏逢锡教授指出,要强化乳腺健康自检和体检意识,早期发现、早期筛查,确诊后要正确选择治疗方式,从“一刀切”到“应保尽保”,保乳文化的推广将惠及更多女性朋友,帮助她们回归自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