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誉动态

News & Events

院士解读 JACC :提高心肺适能获益优于药物,疫情致久坐增加心血管病风险
发布时间:2022-10-22

国际医学界提倡运动提高心肺适能,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。但持续的新冠疫情导致久坐明显增加,活动减少,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影响可能更大。

1

提升心肺适能,降低死亡风险

近日,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》(JACC)发表重磅研究,指出心肺耐力水平与死亡风险呈显著负相关,以心肺耐力为代表的人体运动能力每增加1个代谢当量(MET),死亡风险可降低14%。


截图来源:JACC

心肺运动试验(如踏板运动试验)是评估心肺耐力的金标准,可通过最大代谢当量(MET)进行衡量。

既往研究分析表明,与心肺健康水平较低的个体相比(<5 METs),心肺耐力水平中等(5~7 METs)的个体全因死亡风险明显更低;10 METs或许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的最佳临界值,超过这个数值以后更高心肺耐力水平带来的获益程度将降低。


既往研究分析表明,与心肺健康水平较低的个体相比(<5 METs),心肺耐力水平中等(5~7 METs)的个体全因死亡风险明显更低;10 METs或许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的最佳临界值,超过这个数值以后更高心肺耐力水平带来的获益程度将降低。

研究团队将750302例受试者纳入最终分析,受试者的心肺健康水平被分为6个等级,对不同分组内相应的百分位数合并后,获得整体的心肺适能分级。


不同临床特征和死亡风险的关联

图片根据心肺适能等级绘制的生存曲线

分析结果显示:与心肺耐力水平较高的受试者相比,心肺耐力水平较低的受试者更有可能存在以下特征:体重较高、BMI较高、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更多、总体疾病负担更重、不同种类药物使用逐渐增加(P<0.001)。 此外,对于研究队列中的每个年龄类别而言,较高的心肺耐力水平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,运动能力每增加1个MET,受试者死亡风险降低14%,且不同性别人群的分析结果相似。这个获益,甚至大于急性心梗发作后应用阿司匹林、他汀、β阻滞剂和ACEI的获益。
不同年龄阶段内心肺适能等级
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

研究结果表明,无论年龄或人种如何,心肺耐力水平对个体的死亡风险具有令人吃惊的、相似的影响。无论年龄、性别或人种如何,较低水平的心肺耐力是死亡风险的强力预测因子。

论文强调,绝大多数心肺耐力水平中等的受试者可通过提升心肺耐力(如通过每周≥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)降低至少50%的死亡风险。这一点对于老年人群而言也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。

2

缺乏运动会让心肺适能日渐下降

心肺适能,也称心肺耐力,是指将氧气从大气中输送到骨骼肌,然后用于身体运动的综合能力。人在30岁后,心肺适能每年下降1%;但是,如果保持较高的活动水平,与年龄相关的下降幅度将减少一半。

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,对于年轻的非肥胖成年人,即使是短时间的不运动和久坐也会影响身体健康。该研究纳入一组每天能走1万步以上的人,研究人员还发现,两周时间运动量的减少就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、腰围增加、肝脂肪的沉积和胰岛素抵抗,并导致内皮功能的显著下降;但在恢复活动量后,这些指标均可恢复至基线水平。

研究强调,改善心肺适能应是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目标,类似于改善血脂、血糖、血压和减重。提高心肺适能主要是通过定期的运动,但全球人群都严重缺乏运动,久坐行为普遍,这很危险。

美国心脏病学会院士,瑞士领誉医疗心脏康复首席专家法比奥•贝洛托院士建议大家应“尽己所能”,每周至少应进行累计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或至少75至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,抑或是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的等效组合(成年人群体)。

运动建议

1、儿童与青少年(5-17岁)
建议平均每天进行60分钟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,每周至少3天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。

中等强度运动:轮滑、骑白行车
高强度运动:跳绳、各种球类、游泳、武术等:
肌肉和骨骼训练:拔河、攀岩、俯卧撑、仰卧起坐、跳远、跑步等。

2、成年人(18-64岁)

建议每周进行150-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-150分钟剧烈运动,也可以两种运动相结合。

中等强度运动:快步走、游泳、交际舞;
高强度运动:跑步、负重远足、有氧操、快速骑车等;
肌肉训练:弹力带训练、引体向上、仰卧起坐等。

3、老年人(65岁以上)
原则上与18~64岁人群一致,如因慢性疾病无法完成,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锻炼。重点进行功能平衡、力量训练等活动,以增加机体功能,预防跌倒。

中等强度运动:步行、跳舞、游泳、骑车、高尔夫球;
肌肉训练:哑铃、园艺、瑜伽、太极拳等;
平衡训练:一字站立平衡、平衡移动等。

对于肥胖、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患者:建议每周额外进行三次20分钟的力量训练,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;
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脏不良事件高风险者:如果要进行高强度运动,则应通过运动负荷试验等进行评估;
轻度肥厚型心肌病且5年风险评分较低的无症状者:可参加所有竞技运动,可能导致潜在致命创伤的除外;
患有严重瓣膜性心脏病、左心室功能差、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和活动性心肌炎的患者不应进行高强度运动等。

资料参考:
[1]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Mortality Risk Across the Spectra of Age, Race, andSex. J Am Coll Cardiol. 2022, 80(6):598-609.

[2]ACSM’ 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( 9th Edition)